l          碟形天線大小與收視節目多寡的關係        (范新鑫 2003.8) 

 

常有人以為, 較大的耳朵可以收看到更多的衛星節目, 實際上又是怎麼回事?

首先, 就從衛星電視使用傳播頻段瞭解開始. 其主要分C頻段和Ku頻段二種. 前者下鏈(Downlink)頻率是3.4~4.2 GHz, 同時衛星發射功率比較小, 所以, 信號到地表之有效等回歸線發射功率EIRP (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也相對比較弱. 後者下鏈頻率是11.2~12.75GHz, 同時衛星發射功率比較大, 所以信號到地表之有效等回歸線發射功率EIRP, 也相對比較強. 因此, 可以很明顯的分辨, 地面衛星接收站或收視戶在同等的收視條件及標準下, 接收C頻衛星訊號的碟形天線通常比接收Ku頻的大的很多.

記得很多年前, 在談論到有關C頻和Ku頻優缺點時曾經有人這麼說過, 在資訊比較落後封閉的國家或地區, 多採用C頻的傳播方式; 在資訊比較發達開放的國家或地區, 則多採用Ku頻的方式傳播. 並又加以衍生說是, 在較極權專制的國家或地區, 為了方便對人民知和新聞的控管, 多採用C頻的傳播方式; 而在較民主自由的國家或地區, 則多採用Ku頻的傳播方式, 方便人民對知和新聞的瞭解與接收. 因為, 接收C頻的碟形天線較Ku頻的不方便且醒目許多.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 仍頗有幾分道理. 不過若是以商業行銷及訴求對象的角度來看, C頻的傳播方式, 大多針對有線電視系統業者之類的集體使用戶的面; Ku頻的傳播方式, 大多直接針對家庭, 單獨單位, 或經濟條件較發達的點.

談到這裡, 我們發現前面使用到一個名詞, 那就是什麼叫做 有效等回歸線發射功率EIRP? 當環繞在赤道上空約3萬6千公里的衛星, 對地球表面傳播信號時, 不同區域的地理位置, 會有不同的信號覆蓋強度. 若將其位於各地有效的信號強度相等的點連成一線, 就會形成一環狀的等回歸線(isotropic). 不同大小階層的覆蓋信號, 強度相等的點彼此連線後, 就會形成不同階層的信號覆蓋強度環狀等回歸線. 恰似一座座的梯田一般. 地圖上所使用的地形等高線和氣象圖上所使用的大氣等壓線, 都是一樣的觀念.

衛星覆蓋信號所形成的有效等回歸線發射功率(EIRP), 越靠近等回歸線內環的, 表示該地區有效的覆蓋信號越強, 所對應使用的碟形天線也就可以越小; 反之, 碟形天線就得越大.

至於可收視節目的多寡則與地面衛星發射站上載的節目多寡或鎖碼與否成正比. 換句話說, 在該有效受信覆蓋的地理位置, 加入特別氣象因素的考量, 使用適當的碟形天線, 俾使收訊在標準之上. 那麼, 所有對應衛星載發的節目, 在其接收系統, 參數, 或解碼條件都相符的情形下, 都能收視正確無誤. 收視節目的多寡無關乎碟形天線再加大與否.

 

[參考文獻 / 資料出處]:

  1. SatcoDX全球衛星數據控制中心(SatcoDX Satellite Control Center) 2003年的登錄統計.

 

 

A3C有效等回歸線發射功率(EIRP)範例圖

 

 http://www.starchina.com.tw/subpage/report/reportsub/2003.8.htm

arrow
arrow

    新京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